最近在老板和其他任课老师的熏陶下,准备读一下王斌老师2006年出的一本关于季风的书 《The Asian monsoon》。从目录上来看,感觉这本书包含的内容相关全面。 一共有800多页,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不知道是否能完成。不管如何,先看个引言再说吧。
Preface
亚洲季风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一个壮观的景象。
夏季,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抽吸水汽,在南亚和东亚产生强降水。同时在亚洲北部和西部导致下沉的干空气,造成全世界最大的干旱地带。
冬季,西伯利亚冷高压将空气输送到南半球,在印度尼西亚、北澳大利亚、南支ITCZ处产生强降水。
那么是什么导致亚洲季风如此强大?目前的观点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和最大的海盆(印度-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对比,加上世界最高脊的存在。
这种特殊的地形配合太阳辐射的年循环以及地球自转效应产生风场和降水在冬夏季节反相的季风气候。
水循环过程又进一步放大这种季风环流。副热带地区的沙漠以及地中海气候往往被认为是由季风环流引起的副作用。
巨大的亚洲季风系统(也叫亚欧季风系统)控制了整个东半球的热带和副热带。它与ENSO、热带外环流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和环境都有影响。亚洲季风系统作为地表、海洋、大气、水文和生物圈相互作用最强烈的例证,具有不可忽视的科研意义。
亚洲季风对人类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有将近60%的人口居住在亚洲季风区,在这里,陆地降水、风暴、干旱、热浪以及冷涌都会影响经济文化和生活。
由于卫星观测和野外实验提供的大量新数据,以及耦合气候系统在计算能力和数学表征方面的进步,与季风有关的科学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巨大进展。我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及时总结最近的进展以及我们知识中尚存的差距,并对科学家在季风天气和气候的物理学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扩大的情况提供全面和经常的说明。特别注意在季风预测方面取得的迅速进展,对未来变化的一些可能的预测,以及季风对经济的影响。
这本书主要分为五part。
第一部分(1-3章) 概述亚洲季风。第1章(Peter Webster)将亚洲季风描述为一个多尺度、大气-海洋-陆地耦合的动力系统,它与地球气候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第2章(Kelvin,James,David)提供了季风的全球视角。第3章(C-P Chang et al)主要是补充前两章,重点阐述北半球冬季风以及位于海洋性大陆和澳大利亚的南半球夏季风。
第二部分(4-7章) 描述了各种不同尺度的亚洲季风变率,时间从天到年代际,空间从中尺度到全球尺度。第4章(Yihui Ding)主要介绍了东亚和南亚的季风天气。第5章(Duane Waliser)介绍了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第6章(SongYang,K-M Lau)介绍了亚洲季风的年际变化及其可能影响因子。第7章(Goswami)聚焦于年代际振荡。
第三部分(8-13章) 重点在于理解季风系统的物理过程以及他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第8章(Richard Johnson)关注于中尺度的大气内部变率过程,第9章(Hoskins,BinWang)则关注于大尺度以及行星尺度的大气内部变率过程。第10章(Tsing-Chang Chen)讨论了水文循环的作用。11章(Tetsuzo Yasunari)介绍了季风与陆地的相互作用,12章(Ngar-Cheung Lau,BinWang)讨论了ENSO与亚洲季风的相互作用,13章(Michio Yanai,GuoXiong Wu)则是青藏高原的作用。
第四部分(14-15章) 介绍了数值模式对季风季节性的预报。尽管耦合的海陆气动力预报在当时仍存在困难,但该书对此的讨论有利于其发展。
第五部分(16-18章) 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季风的环境和经济效应的理解。16章(Steve C Clemens)介绍了季风的古气候状态。17章(Akio Kitoh)介绍了人为因素如温室气体、土地利用对亚洲季风的影响。18章(Sulochana Gadgil,K Rupa Kumar)介绍了季风对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引言中就特别强调到亚洲季风是一个具有全球气候效应的系统,可以影响全球气候。这个picture也真够大的。不过感觉我看到的这方面研究比较少,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毕竟道行还相当地浅。